2024/09/26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5日,中国学生身心脑一体化健康促进论坛暨第五届运动认知神经科学年会在京举行。论坛以“数字化时代学生身心脑一体化健康促进”为主题,旨在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身心脑全面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圆桌会议上,奥运冠军和中小学校校长展开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提出,足球是学生认识学校的第一步。“在北师大实验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入校就会参加三对三足球赛,所有的孩子都要参赛。从一开始很多小女孩见球就躲,不敢往前冲,到后面主动申请上场,期待下次比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参赛机会,三至六年级,学校要求每班成立两支队伍,一支男队一支女队,规则要求上下半场的队员要不一样,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吴建民说,从日常课堂教学到课后训练再到比赛,学校形成了完整体系,不仅如此,还让孩子在锻炼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足球比赛中,冠军只有一个,更多的队伍会经历小组赛、交叉赛、淘汰赛的失败,不仅在比赛中学会了团队合作,还接受了抗挫折教育。”除了足球比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每年还有很多其他体育赛事活动,比如跳绳、排球等,月月有比赛是学校的特色。吴建民介绍,此前的一个研究显示,学校学生的抗挫折抗压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都在提高,这些改变与运动息息相关。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谈到,阅读和体育运动是学校的两个抓手。“我们学校篮球是特色,篮球文化节、篮球嘉年华是每年必有的项目。学生一旦到了中学阶段,普遍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为了让他们能去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从一开始把学生‘轰’到操场,到用一些趣味活动吸引学生,到现在学生会自发地跑到操场,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立敏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一个女孩从小练习篮球,到初中后因为多种原因没能继续下去,加上学习压力比较大,青春期阶段性格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得非常内向。“家长和我们老师一起想办法想原因,并鼓励她重新回到篮球队训练。回到篮球场后,她很快就变回了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体育带来的快乐有了具象化。”

  现在高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很大,而很多老师又觉得“我还缺一堂课”。上海市张堰中学校长阮旖说:“作为校长,如何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很重要。”曾经是英语老师的阮旖深知老师“想多上一节课”是为学生好,但她要求张堰中学的老师不能占用体育课,一年至少要开两次运动会,并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

  阮旖说,兴趣对学生选择体育项目很重要。“在我们学校,体育的专项课是根据你的选项来走班的。学校有各种体育社团,除了常见的排球、篮球、羽毛球外,还有攀岩、陆地冰壶、龙舟、风筝、太极拳等小众项目,类型多样的项目学生总有感兴趣的。不仅如此,还满足了高中阶段学生想要自己决定、自己选择的心理。对他们而言,冠军不是最主要的,欢乐最重要,更重要的是慢慢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如何选择运动项目,在现场专家看来,兴趣爱好是首先要考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性格特点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运动过量反而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转自6月1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Related posts

放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