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开栏语】

  国庆假期来临,青少年如何度过?

  是去游乐园玩耍、到户外郊游,还是在运动场上奔跑跳跃?

  在广州的一些体育场馆里,不少青少年正在这里畅享假期!

  游泳、羽毛球、网球、篮球、柔道、保龄球……丰富多样的运动体验、酣畅淋漓的体能训练、开朗乐观的阳光心理,体育运动在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之路上,持续发挥着积极影响。

  9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要在关键环节方面,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他强调,要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近年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落实,伴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体育运动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吴猛介绍,青少年骨骼肌肉的力量和密度、身高的增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都能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提高。此外,体育锻炼还能有效燃烧脂肪,帮助青少年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刘思聪表示,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同时,运动还能减少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促进身心健康。

  吴猛表示,体育运动还能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少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身体强壮、社交广泛的青少年更不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还可以减少一些偏差性的行为,预防犯罪。”

  而在心理层面,体育运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缓解负面情绪。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认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团体项目中,青少年通过与他人合作,增强了社交能力,减少了孤独感,有效抵抗抑郁情绪。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前额叶发育,增强前额叶对情绪相关脑区的调控水平。同时,运动可以刺激丘脑和垂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表示,在临床中,对于情绪障碍患者,尤其是对于情绪行为障碍的青少年,运动是心理健康康复的“快乐处方”。

  “近几年学生的心理负担,心理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我们学校不断通过体育的锻炼,也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我们体育健康教师应当加强在教学设计中对体育教育的渗透,加强在课堂中渗透体育健康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了解与认知水平。 ”9月6日,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121场南方教研大讲堂上,多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学校代表,热烈讨论了如何用体育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体育育人方面,刘思聪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都有着关键作用。“体育老师不仅传授运动技能,还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通过体育活动引导他们转化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家庭还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组织全家一起参与的户外体育活动,如爬山、野炊等,这样既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又能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如何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机制保障方面,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策划 | 龚丹枫统筹 | 王倩文、图、视频 | 记者 许敏 朱嘉乐 孙唯实习生 谢嘉祺 苏莉棋 丁融诗海报 | 黄文倩通讯员 王侃 王伍

Related posts

放统计代码